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再次成为热词之一,代表们对民营经济的关注度比往年更高。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民营经济的表述,释放出党和国家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极大提振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海东市市长王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海东市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的91.95%,海东市委、市政府将紧盯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弱项,努力提供更多加强版、升级版政策支持,真正让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土壤。海东市各类市场主体达11.06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4634家。2023年,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6.61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5.3%。王华杰代表表示,海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打造创新型政府,持续落实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竭尽全力为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一是全力打造落实政府。在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努力提供更多加强版、升级版政策支持,让更多政策红利惠及民营企业。
二是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规范决策行为、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规范执法行为,审慎执法,妥善处理涉企案件,既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切实在全社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三是全力打造创新政府。此前,海东市创新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创新推出专班、通报、告知、叫应、下沉、日调度、容缺+承诺“七项机制”,及时跟进服务保障,2022年、2023年两年招商引资额度相当于海东撤地设市之后九年的总和,还创造了项目审批备案由180天压减到90天的“海东速度”。今后将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创新服务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全力打造诚信政府。今后将持续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完善政企沟通服务平台,推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融资、科研、人才、法律、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保障。将政府部门公权力置于法治监督之下,严格加强公务人员约束管理,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
五是全力打造服务政府。海东市将始终坚持国企、民企同等优质服务,本土、域外企业同样高效扶持,努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投、创业者敢闯的良好环境,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海东政务服务环境。
过去一年被称为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数项支持民营企业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王华杰代表向记者表示,海东将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等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深入落实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自由职业人员统战33条措施,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